English

深沉多彩的人生童话

1999-01-08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梁若冰 我有话说

叶君健先生走了。新年刚过,他正在病床上看到浙江文艺出版社寄给他的《叶君健文集》,还没来得及看完文集的全部,就合上了双眼。叶君健1914年12月7日生于湖北省红安县,本是农民的儿子,到1999年1月5日辞世,在他85载的人生旅途中,给我们留下了用中、英文和世界语写作的小说、散文、诗歌、评论和儿童文学以及翻译作品900万字。

许多热心读者和文化界同行对叶君健的逝世哀思绵长。人们不会忘记,作为一个作家,叶君健一生视文学为生命,他19岁即用世界语进行创作并发表作品,40年代他用英文创作的《山村》等小说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发表,《山村》被英国书评会评为1947年7月的“最佳作品”。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够阅读七八种外国语并能用其中的一些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中国作家。1945年至1949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作英国文学研究员期间,偶然被英文版的安徒生童话吸引,萌发了介绍给中国读者的愿望,此后他多次考察安徒生故乡并开始学习丹麦语,成为第一个依据19世纪丹麦原文版、凭借诗人和作家扎实的汉语功力、翻译了160万字全本《安徒生童话集》的中国作家。1988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为表彰他把安徒生介绍给中国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比安徒生的原著更易于今天的阅读和欣赏”的优秀的安徒生译文,特授予他“丹麦国旗勋章”,使他成为全世界众多《安徒生童话》翻译家中唯一受此殊荣的人。他不仅个人用外语写作并将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成汉语,同时还把大量中国优秀作家作品介绍到国外。他曾担任过中国作协理事、主席团委员和顾问以及英国、美国作家笔会中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唯一中国籍会员、英国华文作家协会首席顾问等国内外文学艺术方面的重要职务。1948年他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代表,参加了著名物理学家居里、画家毕加索和诗人阿拉贡发起的“世界知识分子保卫和平大会”。新中国成立后,他为中外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

熟悉叶君健的同志告诉记者,在叶君健心目中,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1949年,当他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便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英国安定的生活,谢绝了剑桥大学要他组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邀请,与老舍等作家辗转返回祖国。从此,作为外语人才,按照组织的安排,他全力以赴创办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对外文学刊物《中国文学》,从事各种对外宣传工作,而把自己的文学创作摆在了第二位,成为了一位“业余作家”。

让同行感佩不已的是,“文革”期间,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叶君健在挨批斗、扫厕所之余,每晚坚持秘密写作,十年之间竟完成了上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土地》三部曲。“文革”后期,他又整理了旧作长篇三部曲《寂静的群山》,此书1988年由英国著名的出版社Faber·Faber出版。在此期间,他还与钱钟书等专家共同承担了毛泽东诗词的英文翻译工作。

叶君健的夫人苑茵对记者说,1992年,叶君健被发现患了前列腺癌并已经扩散到肺和脊椎,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得知患有重症后,没有悲哀和颓丧,而是积极配合中西医药物和手术治疗,凭着坚强的毅力,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终于使病情得到控制。在这以后的几年里,这位年逾80的作家创造了他人生的奇迹:在服药和放疗后,他每天坚持写作至少1000字,从1992年至去世的这段时间里,他发表于各报刊的散文、随笔近百篇,创作出版了《白霞》、《冬天狂想曲》、《金婚》等7本书。只有夫人和子女知道,在这丰厚的文学创作背后,作家忍受了怎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啊!他常说,只有创作才能使他忘记痛苦。他有时甚至幽默和孩子气地向友人炫耀,自己终于成了专业作家!他十分珍惜自己做“专业作家”的时间,每天吃完早饭即开始写作,下午午休片刻又铺开稿纸。这段时间的创作,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成为他一生中写作的又一个高峰期。

去年夏季,叶君健走近了生命的最后阶段,癌症广泛转移,下肢瘫痪,每日靠药物止痛,但他的头脑异常清醒。当他得知长江等流域遭受特大洪灾之后,焦急地叮嘱家人代他在街道和外文局捐款捐物,之后又委托家人到中国作家协会捐款2万元人民币,这2万元几乎是他病后写作的全部稿费。

叶君健,以他对人民对生活对文学的一片赤诚,为他的人生童话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图为1982年6月,叶君健先生在辽宁省沈阳市与少先队员代表在一起。新华社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